近日,珠海市斗門區農業生態園管委會組織研討會,研究通過《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概念規劃》。相關規劃內容顯示,斗門區將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約為1250畝的預制菜產業園。產業園按功能,將劃分為金融服務區、預制菜研發區、生產加工區、冷鏈物流區、文化體驗區等五大部分。
據悉,珠海斗門的預制菜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為74億元,將分為三期建設。其中一期項目投資近20億元,開發面積約為270畝,主要是預制菜加工區和冷鏈物流區。二期項目將建設標準化廠房和白蕉海鱸產業服務中心,投資金額預計超過41億元,開發面積約為340畝,該項目將在今年啟動。三期項目開發面積約為261畝,將打造冷鏈物流產業集群,不僅為預制菜產業園提供貿易及物流服務,同時還將啟動產業流通中心的建設,打造出以白蕉海鱸為主、其他水產品海產品及農副產品為輔的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。
此外,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項目還將規劃建設“原材料基地+預制菜生產加工基地”兩大產業基地、打造“產業金融中心+雙線物流集配中心”兩大產業中心、構建“預制菜生產與研發平臺+預制菜產業服務平臺+海產預制菜文化體驗平臺+斗門區鄉村產業振興示范平臺”四大產業平臺。
總體來看,三期項目各有特色,共同構成了五區聯動發展的園區布局,將引入上下游產業配套、共同打造預制菜全產業鏈,形成預制菜產業聚集區。在園區建設上,預制菜上下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,原料供應、生產加工、研發、倉儲和流通銷售基本都有涉及到。
作為水產大省,廣東省面對預制菜風口迅速反應,早就將預制菜作為特色產業布局,出臺各項政策扶持,推動省內各地根據自身資源優勢、區位優勢,建設預制菜產業園。今年3月,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《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》,成為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。
隨后,在預制菜產業園建設上,廣東省動作頻頻,一連布局了11個預制菜產業園,多數落地于粵港澳大灣區。